食品事件的頻發(fā),讓個人都存在著一種“危機感”,人們現在是寧可相信自己,也不相信一些食品企業(yè)。
海外代購“洋奶粉”、陽臺上種菜、家中自制烘焙……如今生活中,這些頗具時尚味兒的消費方式,卻透露出消費者對食品信任危機的尷尬,是現行體制下一種應對食品問題自我保護的無奈之舉。
近期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,在治安、食品、醫(yī)療、環(huán)境等十一類“”問題中,“食品問題已成為國人不安”。面對名目繁雜的毒奶粉、染色饅頭、毒大米、人造蛋、地溝油等食品問題時,消費者經常無所適從。在添加劑滿天飛、黑心食品屢禁不止的現實生活中,廠家商家誠信不足、監(jiān)管部門監(jiān)管不力等前提下,消費者不得不從自我保護的角度去應對食品問題。
每個月托朋友從新西蘭直郵寄回原產地嬰幼兒配方奶粉,是市民周女士的必備功課,也成了她給兒子解決口糧的途徑。周女士說,國產奶問題頻出,使她對國產奶粉的品質徹底失去信任,不得不托朋友代購進口奶粉。隨著數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,淘寶代購洋品牌奶粉,托親朋好友海外帶貨,甚至直接上國外商場網站“海淘”,大量消費者在“喝奶”問題上幾經“折騰”,的目的都是想要喝到品質的奶。在現如今國產奶粉品質無法把控的現狀下,百姓只好寄希望于進口奶粉。
下館子,本是我們改善伙食、享受美食的重要渠道。可現在,大家卻不敢輕易出家門就餐。理由是,地溝油、禁用調味劑等被眾多餐館濫用,導致消費者不敢亂吃。不少較為的餐飲場所,也屢次被曝出使用地溝油的消息。近日,又有一則地溝油的駭人消息傳出,部分小作坊將劣質、過期、腐敗了的動物皮、肉、內臟經過簡單的加工提煉后生產出油脂,提煉新型地溝油。此外,還有蘇丹紅、瘦肉精、牛肉膏添加劑等一大堆本被禁用的“黑心調料”,卻屢禁不止。對此,無奈的消費者只好盡量減少外出用餐的頻率,降低黑心食品給我們帶來的損害。
“一根普通黃瓜長大少要‘吃’10次農藥。”我市農技專家稱,如今,濫用農藥是農產品種植的一大憂患,直接影響到廣大消費者的生活健康品質。為抵制過量噴灑農藥帶給食品的影響,老百姓干脆選擇自己種菜。開心農場、都市菜園等新型種菜方式,成了眼下較“潮”的生活消費形式。市民王玉英退休后在家,在陽臺上培土種菜,成了她的新工作。王玉英說,在自家陽臺上種菜,不僅可以消遣娛樂,排除退休后無聊寂寞的心理,更重要的是,可以為自家人提供健康的綠色蔬菜。都市里,像王玉英這樣的種菜族并不少。有些則到郊區(qū)農場認種一塊地,以科學、無公害的方式,專門種植蘿卜、青菜、黃瓜、草莓等常見蔬菜瓜果,供全家食用,再也不必擔心菜場里的農藥菜。
孩子喜歡五顏六色,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;女性有“戀香之情”,就有人給酸奶加香精;薯片越爽脆越好,膨化劑當然要用足……添加劑,成了食品的另一大禍害。為追求商業(yè)利益,一個星期不腐壞的三明治、干后變“膠水”的牛奶飲料等食品怪相,不斷充斥我們的生活,讓消費者談“添加劑”色變。于是,DIY烘焙一族由此流行起來。專家稱,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,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,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,已成為當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三大頑疾。
業(yè)內人士稱,消費者通過自我保護的方式,也是應對食品問題的有效舉措之一,體現了消費者對食品意識的逐步提升。目前的情況下,消費者應該盡量多學習一些有關食品的知識,這樣在挑選食品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。